欢迎登录忻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市政府要闻

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忻州篇章 忻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春枝

  作者:         时间:2024-12-16       来源:忻州在线  大    中    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根本遵循。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全会对“三农”的新部署、新要求,结合忻州实际,融会贯通落实,创新改革举措,奋力推动全会精神在全市“三农”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粮食稳产保供能力不断加强。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市粮食播种678.26万亩,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可达41亿斤。一是稳面积。逐级分解任务,逐县递交粮食安全责任状,持续推进撂荒土地摸排整治,足额兑现粮食奖补政策,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4亿元,全市粮油面积指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其中,播种粮食678.26万亩、大豆27.37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14.33万亩、油料作物24.14万亩。二是提单产。建设有机旱作生产基地6万亩、农作物种业基地3.47万亩。创建忻府区、原平市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大豆单产提升18万亩,油料作物单产提升22.4万亩。实施“一喷多促”7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4.81万亩。支持210多个规模经营主体带头开展单产提升工作,大面积提升了粮食单产水平。今年7月“全省粮油作物提单产技术培训班”在我市举办。三是保供给。抢抓畜产品市场需求回暖机遇,强化政策集成和技术服务,加速补栏,抢占市场,推动全市畜牧产业企稳上行。截至10月底,全市生猪存栏137.44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2.72万头,全市有规模养猪场342家。全市瓜菜播种总面积34.64万亩,总产67.8万吨。我市与太原、吕梁、晋中、阳泉等市签订《山西中部城市群“菜篮子”跨区域联保联供合作框架协议》,联合举办山西(太原)特优农产品夏季产销对接活动。

  筑牢防止返贫“堤坝”,巩固衔接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健全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一是精准化开展监测帮扶。对照今年防止返贫监测范围指导线,坚持日常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今年新认定监测对象1796户4303人。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监测对象18206户39883人,其中已消除风险10033户22690人,预防性帮扶8173户17193人。二是多样化推动助农增收。坚持两“业”并举,千方百计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全市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分配到村3.78亿元,到村率93%。为15951户脱贫户及监测户发放小额信贷7.76亿元。为符合条件的脱贫劳动力发放交通补贴7176.89万元、稳岗补贴4076.65万元。组织各类就业招聘会189场次。截至10月底,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18.24万人,超额完成省级下达的年度指标任务。三是常态化开展真帮实扶。严格落实驻村干部管理制度,组织中央、省、市、县1210个单位、1463支驻村工作队、4674名驻村干部扎实开展入户走访,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培育“头雁”、筹措资金、引进项目,累计投入资金7515万元,引进资金9380万元,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显著提升。

  密切联农带农机制,乡村富民产业体系健全完善。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做好特色产业文章。一是创新产业体系。坚持“特”“优”战略,纵向拉长链条,横向拓展业态,扩大种植业优势,延伸畜牧业链条,推进文旅产业融合,深化光伏电站成效,构建以特色种植、健康养殖、精深加工为主,乡村文旅、光伏、电商为辅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完善生产体系。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手段。扎实推进原平市同川镇(梨)、繁峙县大营镇(藜麦)、代县雁门关镇(黍米)、神池县东湖乡(肉羊)4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以及山西谷子(五寨、原平)、雁门肉羊(神池、岢岚)两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成功申报全省首批农产品加工园区——神池县农产品加工园区。三是健全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1至10月,全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完成99.96亿元,同比增长15.2%,超额完成全省任务。新增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19家,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至115家。

  强化先行示范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是分批分类统筹布局。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这把“金钥匙”,按照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三类村”分类推进,把资金、资源、要素、项目优先向今年的42个精品示范村、291个提档升级村倾斜,扎实推进“三类村”建设和所有行政村环境整治。二是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常态化开展“五清一改”工作,有序推进乡村“三线”治理和“六乱”整治。开展垃圾分类试点行政村802个,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覆盖自然村比例达到98.08%。污水治理161个行政村,新改厕9921户,新建粪污处理中心13个,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焕然一新。三是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成立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工作专班,规范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实施各类产业项目497个,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全市线上产权流转交易招商项目达到39笔,成交12笔,成交额超1350万元。

  改革蓝图振奋人心,改革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优良的作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忻州篇章。

  (责任编辑:卢相汀)